登录 注册
首页 基层之声 国家政策 重磅!卫健委新发布:康复医师、治疗师基本工资上涨!

重磅!卫健委新发布:康复医师、治疗师基本工资上涨!

2025-11-19 阅读(323)

11月13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江苏扬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有了新动向。

这次发布会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各地医改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image.png

数据显示,三明市12家医院今年1-8月医药总收入下降3.33%,但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64%,占比51.41%。

这表明医院正从依赖药品耗材转向依靠医疗技术服务。对康复科来说,这是利好信号——康复专业能力正在直接转化为收入和薪酬增长的核心依据,也契合国家卫健委“1+N”薪酬机制强调的绩效与贡献导向。

“1+N”到底是什么意思?


“1”是原有薪酬基数——也就是上一年度核定的稳定薪酬总额,确保大家收入不会因政策变化出现大幅震荡。

“N”是动态增量,根据医院的运行情况与政策导向进行调整,重点来自三个方面:

医院绩效考核:

包括服务质量、运营效率、患者满意度、科研创新等。如果医院整体表现越好,增量越多,员工自然能分享到更多收益。

科研绩效:

国家、省级课题及科研成果也会体现在薪酬中。对临床科研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支持。

基层帮扶成效:

医联体建设、对口支援、提升基层能力等公益性工作,也首次被更明确地纳入薪酬激励。

换句话说,“N”让薪酬增长与医院发展绑定,不再只靠编制、不再只看成本,而是更多看“做得好不好”。

院内分配:向一线岗位倾斜


可能大家最关心的是:这些政策如何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收入上?

在这方面,新政给医院更多自主分配权,允许根据岗位价值、技术难度、风险强度等因素进行差异化激励。例如:

·关键岗位、紧缺专业可能获得更明确的倾斜;

·学科带头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会有更灵活的薪酬形式;

·更强调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评价等“真实贡献”。

简单来说,就是医院整体实力越强,能够获得的薪酬增量就越高,而医院在分配时,也会更多地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

但听上去还是有些宽泛……具体到康复科等科室,基本工资和绩效到底是如何落地执行的?

三明实践:4:6的平衡之道


这两天,一位在三明工作的同行分享了他们医院的年薪制执行情况:基础年薪40%,绩效年薪60%。

他们曾试过基础年薪占 90% 的模式,但稳定性太高反而削弱了工作动力——“大家都不太愿意收病人”——最终调整为现在的 4:6。

这个比例之所以被越来越多医院认可,就是因为它兼顾两件事:

·稳定性:固定部分提高后,大家的基本生活有保障。

·激励性:60% 的绩效能动态反映真实工作量和服务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康复科在内的多个科室,基本工资占比都有了一定提高。

意味着临床一线包括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固定薪酬部分增加了,这无疑增强了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来源: 官方媒体 网络新闻 仅作分享 侵删
网友评论 已有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

评论列表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