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医师助手 医疗技术 全科医生临床技能(3) 腹部检查

全科医生临床技能(3) 腹部检查

2017-05-19 阅读(4193)

腹部检查主要包括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皮肤及静脉)、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肝、胆、脾、肾、输尿管、膀胱、包块)、叩诊(脏器叩诊、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检查时注意检查顺序(视诊——听诊——触诊——叩诊)及评估要点。


一、 视诊


        主要进行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曲张、蠕动波、皮肤等视诊检查



二、 触诊


        (一)  触诊的内容及评估要点

        检查一般从左下腹开始,按逆时针顺序,由浅入深,分别触诊腹部9个区,注意腹壁的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以及包块等。腹部触诊内容及评估要点见表2-20。


        (二)  液波震颤

        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3000~4000ml及以上)时,如用手指叩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或称波动感。


       (三)触诊手法

        ①浅触诊法:腹壁压陷1cm左右,用于检查腹壁的紧张度,表浅的压痛、肿块、搏动和皮下脂肪瘤、结节等;②深触诊法:腹壁压陷2cm以上,用于检查压痛、反跳痛以及腹腔脏器、腹内肿物的状况;③滑动触诊法:触及腹腔脏器或肿块时,在其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以了解脏器或肿块的形态及大小;④双手触诊法:用于检查肝、脾、肾和腹腔内肿块等;⑤浮沉(冲击)触诊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用于大量腹水时检查深部的脏器和肿块;⑥钩指触诊法:用于肝、脾检查。



三、 叩诊


        (一)  腹部叩诊音

腹部叩诊除肝、脾所在部位呈浊音或实音外,其余部位均呈鼓音。


        (二)  肝脾叩诊及膀胱、肾区叩击痛

正常情况肝脾叩诊及膀胱、肾区无叩击痛。


        (三)  移动性浊音

        移动性浊音是检查腹腔积液的重要方法(1000ml以上)。检查时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部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位,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四)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基本无不适合人群,但心理精神异常者应注意。

        检查时要求: (1) 叩诊时叩击力度应适当,不宜过轻或过重 (2) 叩诊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时,可嘱被检查者取左侧卧位 (3) 由于肝下界与胃、结肠等脏器重叠,叩诊难以准确定位,故可采用触诊或叩听法。



四、 听诊


        (一)  肠鸣音

        肠鸣音4~5次/分,为正常;肠鸣音10次/分以上,为高亢;3~5分钟内,未听到肠鸣音为肠鸣音消失。


        (二)  血管杂音

        在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股动脉处听诊,注意有无动脉性杂音与静脉性杂音。


        (三)  振水音

        用听诊器胸件放在上腹部,用稍弯的右手手指连续而迅速地冲击上腹部。胃内有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时可出现振水音。


       (四)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基本无不适合人群,但心理精神异常者应注意。  

        检查时要求:(1) 环境应安静和温暖,在寒冷季节应使听诊胸件暧和后再接触被检查者体表。 (2) 被检者取一定的体位,一般取坐位或卧位。有时需配合呼吸运动或变换体位后再听诊。 (3) 检查部位应充分显露,切忌隔着衣服听诊,以免衣服摩擦发出音响。胸件应紧贴体表,避免与皮肤摩擦产生附加音。但也不宜过度用力,导致被检查者疼痛。 (4) 听诊一个器官时应将其他器官发出声音忽略,如听肺部呼吸音或音时,应暂时忽略心音和心脏杂音。 (5) 听诊应与视诊、触诊、叩诊结合起来。听诊肺部时应上、下、左、右对照鉴别。


来源: 基层卫生服务平台
网友评论 已有 0 人评论 点击查看>>

评论列表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