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7月1日起,医械行业迎来五大变革

7月1日起,医械行业迎来五大变革

追溯码全覆盖、医保即时结算、价格调整、耗材集采落地、设备采购爆发,医疗健康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


image.png


  2025年7月1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政策密集实施期。药品耗材“无码不结算”时代正式开启,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全面推进,全国多地医疗服务价格同步调整。


  贵州首推全省统一医保耗材目录,浙江设备带量采购新规施行,内蒙古14类耗材降价执行。一系列新规在7月初密集落地,标志着医疗领域规范化改革进入加速期。


01 药品耗材追溯码:全链条监管时代来临


  7月1日起,中国正式进入 “无码不结算”时代。根据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所有药品销售环节必须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1。没有追溯码的药品被列入“无码库”管理,暂可医保结算,但这一过渡期仅持续至年底。


  药品耗材追溯码相当于药耗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性。这一措施对打击假药、回流药及药品耗材串换销售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今年开展的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中,追溯码已成为发现异常线索的重要抓手。


  据观察,耗材追溯码相关工作也在快速推进中。自2024年4月以来,国家医保局全力开展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工作,为全行业监管体系建设打下基础。


  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将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届时医疗产品流通全链条将实现透明化监管。


02 医保即时结算:破解医疗机构垫资困局


  2025年下半年,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根据国家医保局部署,7月到12月全国80%统筹地区将实现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1。这项改革直指传统“后付制”下医疗机构垫资压力大、医药企业回款慢的痛点。


  改革进展超出预期。截至5月6日,全国已有300个启动即时结算的统筹地区累计拨付医保基金3001亿元,29个省份的284个统筹地区已预付医保资金763亿元。


  即时结算覆盖定点医药机构达36.18万家,其中定点药店20.70万家,统筹地区覆盖率达到77%,改革进度快于原定计划。


  医保即时结算不仅优化了资金流转效率,也从根本上改善了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的现金流状况。随着下半年改革全面推进,医保基金流转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为整个医疗健康产业注入活力。


03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升降之间的价值重构


  7月1日起,全国多地医疗服务价格新规同步实施,呈现结构性调整特征。


  山东省执行器官移植、临床量表评估、护理、综合诊查、放射检查等5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新规。江苏省更新了护理类医疗服务价格,青海省则调整了放射检查类、放射治疗类、超声类等七大类医疗服务价格。


  河北省特别针对放射检查类项目进行规范,将X线摄影成像、CT平扫、CT增强等7类项目价格调控到国家医保局治理目标范围内。河南省也宣布自7月10日起执行新的护理类、中医骨伤类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整体来看,此次价格调整呈现“有升有降”特点:对以设备物耗为主或历史价格偏高的项目予以下调,而对体现技术劳务价值或历史价格偏低的项目则适当提高。


  这种调整方向标志着以服务产出为导向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新规范正在形成。2025年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关键节点,预计后续还将有更多价格调整项目陆续落地。


04 医用耗材集采:降价风暴席卷全国


  7月1日,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迎来密集落地期。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执行省际联盟14类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包括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乳房旋切针、糖代谢检测试剂等产品。


  这些耗材采购周期为2-3年不等,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需按要求采购。


  贵州省于同一天实施全省统一的医保医用耗材目录,成为“十四五”期间省级耗材目录建设的先行者。该目录采用15位编码管理,实行“三级分类+通用名+材质特征”体系,目录内耗材统一按乙类管理,患者需先行自付一定比例费用。


  湖南省则更早一步,自6月1日起已执行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等四类耗材集采结果。湖南医保局明确要求,中选产品采购量不得低于同类产品总量的80%,且严禁任何形式的二次议价和价格折扣。


  全国耗材集采呈现分层推进态势。低值耗材如输液器、留置针等已实现常态化集采,而高值耗材如外周血管介入类产品也逐步纳入集采范围。集采模式从单纯价格竞争向综合评价演变,质量、供应能力、售后服务等因素在评审中的权重逐步提高。


05 医疗设备采购:国产化浪潮下的市场重构


  2025年进入下半年,医疗设备市场告别“寒气”,迎来 采购热潮。广东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更新项目近期密集启动,预算金额接近5000万元,涵盖3.0T磁共振成像系统、64排C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高端设备。


  这些项目均将在7月下旬开标。


  江苏省也不甘落后,于7月2日发布3台数字化乳腺X射线机采购公告,预算总额600万元,开标时间定于7月24日。设备更新政策带来的采购需求正在释放,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公开招中标市场规模同比大增94.37%。


  国产设备品牌成为此轮采购的最大赢家。在新疆卫健委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中,DR设备267台由万东医疗独家中标,超声设备174台则全数花落迈瑞医疗。


  山西最新公布的高端妇产彩超和全身型高端彩超项目中,66台设备采购订单同样被迈瑞独揽。


  设备集采规则也在不断优化。河北、河南等多地已引入“技术分+服务分+价格分”的综合评价机制,避免唯低价论。浙江7月1日起施行的设备带量集中采购指引明确,预算金额超400万元的项目鼓励实施带量采购。


06 创新与监管:高端医疗器械的双轮驱动


  在政策红利与监管升级的双重环境下,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家药监局近日批准了多个创新产品上市,包括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设备和心脏脉冲电场消融设备。


  国产首个微型机械臂脊柱手术设备可实现空间精确定位,降低手术室空间占用率。


  心脏脉冲电场消融设备采用纳秒级脉宽高压脉冲电场技术,使组织损伤更均匀,减少患者疼痛。德国新特利斯股份公司的生物可吸收镁合金加压螺钉也获得批准,该产品可在体内逐渐降解并被新生组织取代。


  6月20日,国家药监局审议通过《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聚焦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创新领域,提出十大关键举措。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作为全球监管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7月20日,YY/T 1942-2024《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形式和内容》行业标准将正式实施,解决多码并行情况下的识读和解析问题。


  厦门市已率先发布国内首个医疗机构UDI实施和应用指南地方标准。


  欧盟市场准入要求也在提高。自2025年5月26日起,欧盟强制实施UDI新规,Ⅰ类医疗器械以及B、C级体外诊断试剂必须标注UDI。2027年5月26日,欧盟UDI实施范围将覆盖所有医疗器械产品。


  国产医疗设备在集采大潮中异军突起。新疆卫健委设备更新项目中,267台DR由万东医疗独家中标,174台超声设备全部花落迈瑞。山西66台高端彩超订单同样被迈瑞收入囊中。


  随着国家药监局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的十大举措落地,医用机器人、AI医疗器械等创新领域迎来政策东风。脊柱外科手术导航设备、心脏脉冲电场消融设备等创新产品近期密集获批。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全球监管体系加速构建,7月20日中国新版UDI行业标准即将实施。变革已至,未来已来。


来源: 官方媒体 网络新闻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