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应当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并运用和推广适宜的中医药技术方法。”成为法定条款。为响应法律号召,全科医学论坛推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系列连载。
《中医药法》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应当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并运用和推广适宜的中医药技术方法。”成为法定条款。为响应法律号召,全科医学论坛推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系列连载。
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为古代的清热平喘方,适用于以汗出而喘、口渴烦躁为特征的疾病。
推荐处方
生麻黄15g,杏仁15g,生甘草10g,生石膏30g。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适用人群
1.体壮:体格壮实,毛发黑亮浓密,皮肤大多比较粗糙,但咳喘时可出汗,面部或眼睑可见轻度浮躁貌。
2.怕热:好动怕热,口渴,喜冷饮及水果,痰液鼻涕多黏稠,口干口苦等。
3.体表症状多:容易咽痛闭塞,容易咳喘,容易皮肤红疹瘙痒。
适用疾病
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本方:
1.以发热咳嗽为表现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麻疹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2.以鼻塞为表现的疾病,如花粉症、鼻窦炎、鼻衄等。
3.以红、肿、痛、羞明、流泪明显,或有头痛发热的眼科疾病,如霰粒肿、角膜炎、结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等。
4.以瘙痒遇热加重为表现的皮肤疾病,如异位性皮炎、银屑病、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玫瑰糠疹、痤疮等。
5.以体格壮实易出汗为表现的痔疮、肛瘘、遗尿、尿潴留等。
加减与合方
1.咳喘、痰黄、肺部感染者,加连翘30g、黄芩10g、山栀10g。
2.大便不通,舌苔厚者,加大黄10g。
3.腹胀者,加枳实10g、厚朴10g。
4.咽痛痰黏者,加桔梗10g、半夏10g。
注意事项
小儿佝偻症、心脏病患者慎用。部分患儿可出现出汗过多、烦躁等,可采用小量频服。通常一次给药2~3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