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 医学教育 资料学习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异常体位对肺功能的影响及干预建议
图片790*270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异常体位对肺功能的影响及干预建议

阅读(1200)

因为异常的体位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以及后期肢体功能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许多脑卒中患者因为未清醒、虚弱或肌肉张力异常无法维持或自我改变体,所以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来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现举例部分常见的异常体位:


一、床上半卧位

特别是患者在喂食时和喂食后需将床头摇高,预防食物返流促进胃部食物排空。但很多的患者很快就会从摆放的治疗性体位滑落下来,变成蜷缩在床上的位置,从而使上腹部压力增高限制了膈肌活动进而影响着患者的肺活量。床头需要摇高时应检查患者的臀部需贴近床的抬高部分,保持上半身程直线,并轻微摇高床尾让患者轻微屈髋屈膝,如果床位无法摇高,可在患者膝盖下方垫枕头能有效预防 患者身体下滑。

42e87af12fa435f414f421a8215997be.png

                                                                                                                正确体位

59a0d741da8eeb87e66c5802ccc4a5cc.png

                                                                                                                错误体位

cbd00e498aca4d3ce6abc5fe7cd1701c.png

                                                                                             调整前体位

dc802f738ce515d13ebd124023cf67f6.png


                                                                                                            调整后体位

  

                                   二、轮椅坐位

患者坐位时应保持上半身和头部直立避免头部屈曲和骨盆后倾。立现今国内轮椅品牌较多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网络购物发达,患者家属常常买到不合适的轮椅就会出现以下几种不良体位从而影响患者心肺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2.1

 肌张力较高的患者 

A患者常见头部向前曲呈现低头状,或头偏向患侧会导致气道受压呼吸不畅。此类患者可用靠垫、毛巾卷或弹力带等物品辅助固定头部。

bc9c8bbdbdd867db06fb2947f10a4a53.png

B肩关节内收内旋,上肢屈曲,含胸。此类患者可将手固定在轮椅扶手上避免挤压胸部影响胸廓扩张导致呼吸不畅吸气量下降。

a18083574282c6325d543802e1c744a4.png

C患者下肢屈肌张力较高时在端坐时应打开小腿靠板,否则容易导致患者体位滑落下来,变成蜷缩的位置,从而限制患者的肺活量。

df7da09f1a925cf3a45d502979b231a8.png

有些家属因担心患者下滑,自制的安全带和部分轮椅厂家配置的安全带位置刚刚好固定在患者的剑突下方,这样会导致患者吸气时膈肌下移受阻。建议改成类似飞机或大巴车的安全带固定方式, 固定与下腹部。

2.2

 标准轮椅

A.坐椅(seat)

1.坐宽(seat width):为髋部和大腿间最宽的距离(约在大转子间的联机)往左、右各加2.5厘米,选择一个适当宽度的轮椅座位对患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但可以让患者舒适,同时也能让患者稳定的坐在座位上以避免滑动或是跌落的危险性,若座位太过于狭窄不仅是让患者感觉不适,而且也会压迫到神经血管导致痔疮发生率增加;同样的,若座位太过于宽敞,也会使患者无法固定躯干而倾向某一侧,长期下来无形助长了使用者臀部某一侧的压迫力,同时也会增加患者推动轮椅的困难度。


2.坐深(seat depth):为髋关节至腘窝(popliteal fossa)的长度减去6厘米,重点在于腘窝不能受到座位边缘的压迫,若太浅的话会使患者的腿部无法正确地固定在脚架上,进而影响患者使用轮椅的平衡感,若太深的话,则会使患者的脚部易于伸出脚架与滑动,进而压迫并影响其腿部的血液循环。


3.坐椅高度(seat height):为膝腘窝到脚跟再加上3-4厘米,或是脚踏板的最低点要离地面5厘米以上,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支撑患者的重量,而且适当脚踏板的调整会提高轮椅的安全性,因此若太高会使患者重心变高而容易摔倒,若太低则会使患者的脚托在地面上。

4.坐垫:坐垫大致可分为折迭式及硬质式两类。折迭式坐垫是由软塑料或帆布做成,便于折迭携带,减少轮椅存放的空间。但是如果使用者肌力不良,或有明显痉挛及肢体变形的问题,最好使用硬质座椅,有些硬质坐垫内嵌木制材质,使座垫更加坚固以及有附有固定患者坐姿的功能,对于有些患者,由于臀部以及腿部皆失去知觉,坐垫上附加的特殊减压和预防褥疮功能是必要的,此时可以考虑充气式坐垫,因为它能随着人体造形提供臀部最大面积的接触以分散压力,分压效果良好,

但是对姿势支撑性较小,所以须配合硬式坐垫使用以增加稳定性,适用褥疮高危险群者,而且材质轻,不过缺点是容易刺破,不易修补。


 B.椅背(seat back):

1.标准高度至肩胛骨下缘上方2寸(约在腋下4寸),不过椅背的高度可依不同的轮椅使用方式而变动,大致上椅背的高度最高以能够支撑患者的背部,并且不会妨碍患者的动作为原则,因为椅背太高会限制上身的活动,最低的高度则不能使低于患者的肩胛,否则易使患者的背部感到不适。

2.它的材质可以是软塑料可折迭或硬质椅背,有些患者有需由轮椅的背面进入轮椅的需求,此时椅背则必须有垂直拉炼、易于拆开的钮扣装置或是活动式的椅背(zippered opening),以便于打开或是移除背靠,可以方便患者由轮椅后方移位。

3.在某些状况下,如:患者坐姿姿势性低血压时,椅背要能向后倾倒以符合需求,在椅背倾倒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采用座位与靠背可以同时倾斜,但是这两夹角却不会改变的座位系统,也就是所谓的空间倾斜的座位系统,可降低倾斜时所承受的剪应力;而另一种是倾斜式的靠背,它是采用全卧式(Full reclining back)或半卧式(Semireclining back—约可倾斜30度)椅背以达到使病人后倾之目的;在此不论是哪一种类型,这类椅背常需要加高,并增加头靠,使颈部获得良好的支撑,常用于颈椎受伤合并有四肢瘫痪之患者。


C.扶手(arm rest):

1.扶手除了可以提供患者的前臂放置休息,防止患者由侧方跌落之外,同时也提供了患者在使用轮椅时双手的灵敏度,可使患者藉助扶手的支撑力来保持上半身的正确姿势,并且在不妨碍血液循环的情况下,达到防止患者得到缛疮的功能,而扶手的高度从椅面到手肘(要弯曲90°)的底侧再加1寸,若太高会使患者形成耸肩的动作(shoulder up),若太低则会患者产生圆背(round back)的代偿。

2.扶手可以分成固定式和活动式,而活动式是利用栓锁或是弹簧锁固定在轮椅上,随时可以取下以方便患者由侧方上下轮椅,而不论是固定式或是活动式的,扶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全长式扶手(ful1-length):为一般标准式扶手,适合对象为上半身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此种扶手可以提供患者在治疗时双臂所需的支撑力,并使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

书桌式扶手(desk-length):其扶手前端因配合需要使用拖盘类的设施所采取的特殊设计,亦使患者坐着轮椅时,可尽所能的靠近书桌或是餐桌,而不需拿下扶手或将身体前倾。

可调整-书桌式扶手:与书桌式扶手类似,不同的是此类型扶手可以调整其高度,范围为5,12英时,以配合不同患者需求。


D.脚板(foot rest):

适当高度的脚踏板,可以提供下肢良好的支撑,避免水肿,并改善坐姿使臀部压力分布均匀。活动式可外展之脚踏板(swingingdetachable elevating footrest)较方便病人转位;而可抬高的脚踏板适用于下肢水肿,或有关节挛缩的患者,下肢抬高时,最好加上小腿靠板(calf board)作支撑。如果病人肌肉张力过强,可以加上脚指环(toe loop),作为固定板用。脚跟环(heel loop)也有防止脚板往后滑的效果。


E.大轮(hear wheel)与小轮(caster wheel)


参考文献

[1]WestJB:Respiratoryphysiology:Theessen-tials,ed7,Baltimore,2008,Wiliams&Wilkins.


[2]Lumb AB,PearlRG:Nunn'sapplied respiratory physioogy,ed6, Philadelphia,2005,ButterworthHeinemann


[3]Joosten SA, O'Driscoll DM, Berger PJ, Hamilton GS. Supine position relate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adult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Sleep Med Rev. 2014;18(1):7‐17. doi:10.1016 /j.smrv. 2013. 01. 005


[4]Kallet, R.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rone Position in ARDS. Respir Care, 2015. 60(11): p. 1660-87.


[5]戢新平,杨悦,杨丽丽,刘志.俯卧位和旋转体位治疗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05):687-690.


[6]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物理治疗:证据到实践/(美)唐娜·弗罗恩菲尔特,(美)伊丽莎白·蒂安









热门标签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