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认为药物治疗后血压正常了,高血压也就“治愈”了;
其二,担心长期服药会影响肝肾功能,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问题一:
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正常了,
是否还需要继续服用降压药呢?
临床上有两类高血压,一种叫“继发性高血压”,另一种叫“原发性高血压 ”。
即使我们通过限盐、运动或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改变,可能仅仅对一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奏效,大部分患者还是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高血压患者主要属于这一种类型。
问题二:
为啥需要继续服用降压药?
由于我们还没有找到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因此尚无根治方法。
临床上服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等等,主要通过降低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容量或调节引起血压增高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等来降低血压。
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除根”,仅仅是对血压起到调控作用。当停用这些药物后,其药理作用消失,血压又会升高。
因此,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
「 千万不要轻易停药 」
有人觉得长期吃药会有不良反应,损害身体。
要知道,高血压最容易损伤血管、损伤心、脑、肾,会引起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血管病、肾衰竭,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是高致残、致死的疾病。
持续稳定的降压治疗,就是为了减少高血压的心脑肾损害、血管并发症以及死亡的总体危险。
和高血压的脏器损害比起来,药物的不良反应就是很轻微的了。“两害相权取其轻”,高血压患者应该降压治疗。
当然,患者有个体差异,可以在不同的降压药里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特别提醒】——有一种不吃药血压正常的假象
不少患者吃的是长效降压药,比如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等。这些长效药物由于代谢慢,会在身体里蓄积的。刚停药的时候,身体里还有“存货”,还能起降压作用,所以会误导患者,觉得不吃药血压也正常。有时候药物作用可以持续到停药1个月左右。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病因未明、尚无根治方法的心血管疾病,会产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